贞观二十三年那年夏天,太阳快下山了,还剩下一点点余晖,照在挂着“含风殿”三个大字的那块楠木牌子上。
大红色的大门口,站着一大堆宫女和侍从,他们都在那儿等着,时不时能听到有人小声地哭,整个场面特别庄重,感觉空气都凝固了。
屋里头,躺在那张雕龙大床上的唐太宗李世民,喘气声是越来越小,眼看就要不行了,到了那最后一口气吊着的时候。
很早以前,老百姓中间就流传着一个说法,说会有姓武的人来取代李唐王朝。这事儿让他大为恼火,一度想把所有姓武的人都给杀了,好在被手下的大臣们好说歹说给拦住了,这才没动手。
虽然后来很多年都过得挺平静的,但他心里头还是老有很多担忧。
快不行的时候,他赶紧让人把武则天叫来,直接就问:“等我走了,你打算咋整啊?”
瞧着自家那位渐渐老去的“老爷”,武则天琢磨了一会儿,开口说:“我打算伴着青灯古佛,度过剩下的日子。”
个性突出,无缘圣眷
李世民去世那年,武则天进宫的第十二年头也到了。时光嗖的一下就过去了,她那些最闪耀的日子啊,早就没了。
想起刚进宫那会儿,她挺着胸脯跟老妈杨氏说:“给英明的皇上当差,说不定是好事儿呢,干啥非得哭得稀里哗啦的,跟个小孩子似的?”
这些年啊,她表面上过着挺平静的日子,但实际上呢,那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,没啥滋味。
李世民曾有那么一阵子对她挺有好感,但从来也没真正跟她走近过。一直到他快不行的时候,还对她提出了一堆疑问。好在啊,她机智地回了八个字,这才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小命。
他俩都相处了十多年了,感情咋就这么不禁折腾呢?
刚进皇宫没多久,唐太宗就让人把武则天叫到甘露殿去陪他睡觉。
在那个月亮又圆又亮,花儿也开得正好的晚上,他俩正准备睡觉呢,结果窗外突然天色就不对了,又是打雷又是闪电的。
真是倒霉,一道闪电不偏不倚地打在了甘露殿的头顶上。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,屋顶上的一根大横梁因为承受不住,直接就开始往下掉了。
事情来得挺突然的,但武则天脑子转得快,立马就挡在了李世民的前头。
还好那横梁掉下来的地方离床挺远,他俩都没啥事。
要是换了一般的女子,碰到这种事儿,肯定早就躲到男人后面去了。
但武则天却站了出来,铁了心要保护皇上,这让李世民觉得十分意外。
我这平民女子是皇上选进宫的秀女,保护皇上那是我的本分。武则天这话一出口,李世民立马就对她竖起了大拇指,一个劲儿地夸她。
虽然那天晚上武则天没能如愿被皇帝宠幸,但她还是收获了不少好东西作为赏赐。
可能是她那种特别的气质让李世民记在了心里,没过多久,李世民还专门给她取了个新名字,叫“媚娘”。
在《诗经》里头,“媚”这个词儿就是说“喜欢”、“爱”的意思。从这儿就能瞧出来,唐太宗那是真挺看重武则天的。
按常理讲,像武则天这么漂亮又特别的女人,本该受到皇上的万般宠爱,给皇家多生几个孩子才对。
都进宫十二年了,她咋就一直没怀上孩子呢,而且地位也就只是个“才人”,没再往上升升?
不说身体上有啥不舒服,主要还是因为她那性格太突出了。
李世民这家伙特别喜欢马,他拥有的好马多得数不清,其中最特别的一匹,名字叫狮子骢。
这匹马啊,是从吐蕃那边送过来的,脾气倔得要命,一般人根本降不住它。就连大名鼎鼎的李世民,这么有经验的人,都对它束手无策呢。
《资治通鉴》里头说了,李世民发了话,说谁能搞定那匹超级难搞的马,就大大有赏。可结果呢,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试试。
但是,等武则天知道了这事儿,她立马就站出来说:“我能对付那猛兽,就需要三样东西。一开始先用铁鞭抽它,要是它不听话,那就拿铁挝砸它,要是还不服,那我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。”
要想把这匹马驯服,其实也不难,准备根铁鞭子、铁锤子和把小刀就行。
要是它不听话,咱就先拿铁鞭抽它一顿,要是它还不服气,咱就换铁锤照着它脑袋砸,要是这样都不行,那就别客气了,直接拿匕首把它给解决了。
听了武则天那话,李世民心里头那个惊讶啊,连忙追问:“照你这么说来,我那心爱的骏马岂不是让你给刺没了?”
一匹好马,那肯定是得给皇上当坐骑的。要是把它驯服了,那就好好用;要是驯不服,留着它也没啥意思嘛。
这个回答真是让人没想到,那么一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后宫女子,居然能说出这么直接又强硬的话来。她的胆识和魄力,简直跟男子没两样,甚至更胜一筹。
在大家伙儿都在场的时候,李世民一个劲儿地夸武则天出的主意真妙。
不过打那以后,他就开始慢慢地跟武则天拉开了距离。
说实话,对大多数女的来说,“听话”和“能干家务”这些传统观念里的好品质,似乎才是大家普遍认为应该有的样子。
后宫里的女人们啊,其实过得挺特别的。她们不用为家里的柴米油盐啥的操心,也不用干家务活儿。她们的任务呢,就是得温柔点儿,体贴点儿,还得聪明,能懂皇帝的心思。说到底,只要能把皇帝伺候好了,当好皇帝的贴心人,那就行了。
武则天那股子刚强劲儿太明显,跟她身为女子的身份实在不太搭边,所以皇帝自然就不会太瞧得上她。
预言风起,难逃天命
从古时候开始,皇上们都相信老天爷的安排,李世民当然也是这么一个想法。
他手下有俩特别有名的算命先生,袁天罡和李淳风,这俩人都是看天象的高手。
有那么一天晚上,李淳风抬头看星星,突然发现太白星亮得耀眼,紫薇星却暗了下去,这天文现象可真够奇怪的。他赶紧动手摆卦算了一卦,结果一算出来,吓了他一跳,说是“皇帝的位置传三代后,武姓的人会取代李家兴起”。
李淳风在那段时间里关起门来算卦,可没想到,他算出来的事儿没多久就被一些爱嚼舌根的人给传出去了。这事儿传得可快了,就连那些住在小巷子里的普通老百姓,也都多多少少听到了点风声。
当“武则天要取代李唐王朝”的风声越传越烈时,李世民实在是憋不住了,他赶紧让人把李淳风找来,私下里问起了这事儿:“不是说咱们李家皇位传三代后,就要被姓武的给取代了吗?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啊?”
看到李淳风低着头,一脸严肃地点头,李世民心里一下就慌了,他急着想知道武氏到底是谁,连忙追问起来。
“这事儿不能随便说出去,得保密。”
一听这话,李世民心里头七上八下的,连吃饭睡觉都不踏实了。他三天两头地把那些信得过的大臣叫来,一块儿琢磨该怎么办。
这家伙要是能拿下整个天下,那他手里头肯定得有兵权,说不定跟那些“打仗的高手”有点关系呢。
接着,李世民挑了个好日子,打算摆酒设宴,把朝廷里那些有功的武将们都请来好好聚聚。
在大家你一杯我一盏地喝酒正高兴时,李世民瞅着这热乎劲儿,就提议说,咱们不如挨着个儿,说说自己这一辈子的事儿吧。
轮到那个叫李君羡的将军时,他开口说自己还有个外号叫“五娘子”,这话一出,满朝文武都乐开了怀。
可李世民却乐不出来,“五”和“武”读起来一模一样,琢磨着这“武氏”指的就是那个人。
酒席一散,李世民立马找了个借口,把李君羡的军职给撤了,然后打发他到鸟不拉屎的偏远地方去了。
没过多久,御史大人就上书告发李君羡,说他不好好干本职工作,老跟一个道士混在一起,行为鬼鬼祟祟的,看起来好像要造反似的。
李世民暗地里派人去查,结果还真就那么回事,他二话不说,直接下令把人给处决了。
虽说李君羡已经被除掉,但李世民心里头还是七上八下的,“武代李唐”这事儿一天没搞明白,他就一天睡不好觉。
皇宫里头,姓武的可没几个,武则天就算一个。
有一次,他找来了李淳风,让他按照武则天的出生年月日来算一算命。李淳风掐指一算,跟他说:“这位女士啊,能让大唐的江山稳稳当当三百年呢。”
这话让李世民心里直犯嘀咕,他身为皇上,保住国家不出乱子那可是最要紧的事儿。
为了早点解决可能出的问题,他琢磨着得把姓武的都给处理了,连武则天也不例外。但这个想法被李淳风给拦下了,李淳风说:“这是老天的安排,咱们凡人哪能跟天斗啊。”
这世界大了去了,就算干掉一个,也还会有另一个冒出来。要是硬跟天意对着干,那可就真的惹火烧身,招来更大的麻烦了。所以啊,咱们还不如就顺着事情的自然发展来,说不定这样还能有点盼头呢。
李世民琢磨了好久,又打发自己的心腹去宫里,把那些跟“武”字沾边的人好好查一查。
知道啥也没捞着后,他这才慢慢把这事儿放下了。
时间过得飞快,一眨眼的功夫,后面那几年朝廷里头就平静得跟湖水似的,那个“武氏”的事儿就像是做了个梦,大家几乎都忘得一干二净,没人再拿出来说了。
到了贞观二十三年那会儿,李世民都已经五十二岁了,他的身体是真撑不住了。
在他快不行的时候,突然间跟回光返照似的,把武则天叫了过来,问她说:“我要是没了,你以后打算咋整啊?”
当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砸过来时,武则天心里头不由得嘀咕起来,有点摸不清头脑。
说实话,她在后宫那一大堆女人里面,真的就是个小透明,入宫这么多年,也就混了个“才人”的小头衔,被皇上召去睡觉的次数,更是屈指可数。
李世民这么问她,很明显,他并不是因为喜欢她才这么问的。
武则天心里头明白得很,于是就平平淡淡地回应说:“我就伴着那昏暗的灯火和老佛爷,度过剩下的日子算了。”
按照老规矩,皇上死后,那些没有生下皇子的妃子们,都得去庙里当尼姑。
听完武则天那番既合逻辑又通情理的回答,李世民总算是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,松了口气。
距离那个“皇帝传位三代后,武姓之人会取代李家兴盛”的预言闹剧,已经过了老长一段时间了,他也真该把这事儿给放下了。
再度归来,注定不凡
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,太子李治就接过了皇帝的位子,继续把大唐的江山打理得红红火火。
武则天说话算话,真的就去剃了发,当了尼姑,跑感业寺里头去了。
但是呢,她现在才二十六岁,难道以后的日子就得耗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了吗?
对于武则天这种一向脑子灵光、行事果断的人来说,答案那肯定不是啦。
在李世民快不行的那几年,太子李治经常跑到宫里去看他老爹,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,他碰上了武则天,俩人就这么认识了。
李治对武则天那是相当看重,他觉得武则天写的文章好、学问高,长得也漂亮,其他女人都比不上她。
就这么一来一回的,两个人心里都慢慢有了对方,老想着找机会私下见见面。
除了身边最亲近的丫鬟和跟班,我从来没让其他人察觉到这事儿。
所以,武则天心里头压根儿就不想离开皇宫,但李世民想试探她,她也是没办法,只能动脑筋想办法保住自己的小命。
可一进了感业寺那扇门,她心里头就直犯嘀咕,觉得这事儿做错了。
这十二年时间过得飞快,就像看电影一样一闪而过。她呢,没得到啥好待遇,也没生下个一儿半女,心里头那个憋屈啊,晚上老是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打定主意要回皇宫,武则天立马就开始动手了。她找人给李治送去了自己亲手写的那首《如意娘》情诗,就想让李治心里还惦记着她,别把她给忘了。
虽然从古到今当皇帝的人大多都挺狠心,但武则天觉得,只要自己肯拼命干,那还是有盼头的。
你猜怎么着?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一年就过去了,那时候,一个超级棒的机会真的就出现了。
永徽元年那年的五月天,李治跑到感业寺去给先皇烧香祈福,结果在那儿又碰见了武则天。
根据《旧唐书》的记录,那时候的情况是,武氏在哭,皇帝也跟着流眼泪了。
这次碰面让两个人又找回了以前的感觉,聊起了分开后的想念和牵挂。可巧的是,这一切都被那会儿不受宠的王皇后给“撞见”了。
要走的时候,李治跟武则天说,他一定会琢磨个法子,把她弄回宫里头。
没过多久,王皇后就自个儿跟李治说,想把武则天给弄回宫里来,打算让她帮忙压制一下萧淑妃的气焰。
李治一听这话,立马就答应了,哪有不点头的道理。
所以,三年守孝的时间一到,武则天就又进了宫,而且很快又得到了皇帝的宠爱,整天都待在皇帝身旁。
这次“从头来过”,武则天就像是完全换了个人似的。
以前她从不掺和后宫里的那些明争暗斗,但后来她也加入了进去,想尽各种办法来提升自己的地位。就那么几年工夫,她先是把萧淑妃给斗倒了,接着又把王皇后给比下去了。
说起那个有名的“废掉王皇后,立武则天为后”的事儿,武则天可真是豁出去了,连自己刚生的小闺女都狠心给害了,这一招可算是把王皇后给彻底打垮了。她背后的那个关陇大家族,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打击。
没过多久,李治就大大方方地告诉全天下的人,他要立武则天做皇后了。
根据那个叫做《立武昭仪为皇后诏》的文件里写的:皇帝他老人家看得清清楚楚,心里头也是明明白白的,对武氏那是又夸又赞的。然后呢,就把武氏赏给了我,让我跟她一起管事,跟那个政君差不多。所以啊,咱就决定把武氏立为皇后啦。
而为啥两代皇帝对武则天的看法差别那么大呢?说白了,除了武则天自己心里头有数,开始觉醒之外,还跟李世民和李治这俩人的脾气秉性不一样有关。
李世民这人,气势汹汹,行事果敢,是个特别有胆识的皇上。他哪里能瞧得上那种“外表是姑娘,心里却是汉子”的武则天呢,肯定受不了她那一套。
李治这人呢,心眼儿好,又软和,就是有时候拿不定主意,缺了点儿那股子大老爷们的劲儿。这样一来,他身旁就得有个像武则天这样能拿主意、有本事的帮手。
所以,从封后大典搞完之后,李治在忙国家大事的时候,老是会问问武则天的看法。
慢慢地,武则天在朝廷里建立起自己的威望,说话越来越有分量,跟李治一起被人们叫做“两位圣人”。
李治到了晚年,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,病得挺重。那时候,朝廷里的大事小情,基本上就都是武则天在帮忙处理了。她手里的权力,那真是大得没边,说啥是啥,跟一手掌控了整个朝廷似的。
李治去世后,武则天就把大权都抓在了自己手里,后来,在公元690年,她自己当了皇帝,还把国家的名字给改成了周。
在她掌权那会儿,她采取了不少手段来治理国家。她打压那些跟她唱反调的人,整治了不少当时存在的问题,还努力发展生产,让国家经济好起来。科举制度她也给改进了,不让那些老顽固的观念束缚住人才。她选人用人,不看出身,只看能力,只要有本事,谁都可能被重用。
唐朝那时候,中央的权力可大了,整个国家都管得紧紧的。大唐帝国那叫一个繁盛啊,就像开了挂一样,达到了超级厉害的顶峰,人们都说那是“开元盛世,贞观之治的加强版”。
武则天的那些成就,全都表明了她在政治上真是有一套,手腕高明得很。她不光是用人用得准,处理事情也是头头是道,治国理政更是一把好手,完全展现出了她作为一个顶尖政治家的那种大气和本事。
历朝历代,后宫里美女多得跟天上的云似的,其中也有不少聪明伶俐的女子。但偏偏就是武则天,她能从这一大堆美人里冒出来,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,这事儿可真够厉害的,以前没人做到过,以后估计也难有人能赶上。
她做的事情和说的话,简直就是把咱们中国社会上一直以来那个“君臣、父子、夫妻都得按规矩来”的老一套伦理观念给砸了个稀巴烂。她这么做,就像是直接把中国男权社会里,那个皇上一直稳稳当当坐的宝座给掀了个底朝天。
李世民压根儿就没料到,那个“皇位传三代,武家要取代李家兴盛”的老说法,到最后竟然真的成了事实。
要是那时候他没故意对武则天不理不睬,而是多疼疼她,说不定武则天就会一直当个温柔的小媳妇,跟他白头到老呢。
要是早点发现武则天这家伙是个隐患,并且赶紧把她给解决了,那大唐的历史走向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但是啊,这世上的事儿就是说不准,啥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。
说起那个“武代李兴”的预言啊,老百姓中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讲法:
武则天小时候,袁天罡跑到她们家,跟她妈杨氏说:“我看您这长相,那真是一等一的好,家里和睦,旺夫益子肯定没问题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您满脸都写着富贵和慈祥,家里头肯定有个大出息的孩子。”
一听到这话,杨女士二话不说,赶紧把家里的四个娃娃都拽到袁天罡跟前,想让他给瞅瞅面相。
要是按年纪从大到小来看,先瞅瞅那两个小伙子,袁天罡是一个劲地摆手摇头。
一看到家里最小的那个娃儿,他忍不住叫了起来:“真是不得了,这孩子走路带风,眼神跟龙一样有神,脖子还细长细长的,简直就像是古代伏羲转世啊,将来肯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!”
这话一说出来,把家里人都给震住了,说这话的小孩儿,其实就是武则天。
打娘胎里出来就带着一股子特别,这肯定了她以后能过上大红大紫的日子。
这位超级厉害的女皇帝登上了中国的政治大舞台,证明女人也能很厉害,给咱们中国女性争了好大一口气,这可是中国历史上超级重要的一事儿,没法儿忘掉。
但是,她没按照男性王朝那套来,结果就招来了好多骂声和指责。
她后半辈子一直被人指指点点,但去世后,她给自己立了个啥也没写的墓碑,意思就是,自己这辈子做的好事坏事,就任凭后人去说吧。
跟那些老爱大肆吹嘘自己有多厉害、写得天花乱坠的古人比起来,这位女士可真是有眼光、心胸也大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